文|史说百家
编辑|史说百家
每当夏季来临,现代人的大多数选择就是躲进空调房里,拿着手机,喝着冰冷的饮品,享受那份属于酷暑中的凉爽。而在古代,科技的缺乏让人们只能依赖简单的物质改变来适应季节的变换,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天,古人通过衣物的设计和材质改良来追求一丝清凉。
展开剩余88%从后世出土的壁画和文物来看,古代人的夏季穿着别具一格,不仅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,甚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,也显得颇为前卫。那时候,人们穿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衣服呢?夏天的衣物设计又有什么巧思呢?
人生四大需求,衣食住行,衣服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,它不仅遮蔽了身体,保护了我们免受外界的暴晒,还能在寒冷的时节为我们抵御寒风。在原始社会,先民们以打猎为生,常常在森林中穿行,身体容易受到伤害,于是他们便学会利用树叶和兽皮等天然材料来保护自己,遮挡住最重要的部位。
现代人通过考古学发现,远古先民会将兽骨磨成尖锐的骨针,用这些工具将兽皮缝合成衣,甚至使用赤铁粉等天然颜料为衣物染色,制作出最初的衣物雏形。而在中国的黄帝时代,黄帝打败蚩尤建立了新部落,除了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,他还鼓励部落中的工匠制作衣物、帽子和鞋子,进一步改善了人们的穿着。嫘祖,也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,她不仅教导人们如何制作衣物,还在衣物的原料选择上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。
最初的衣物原材料来源于树皮的加工,经过一系列工艺转化,变成了麻布,再用麻布编织成网,最终制成了衣物。而在狩猎时,嫘祖还会利用剥下的兽皮毛来加工制作衣物,直到丝绸的意外发现,这一切才迎来了更为舒适的衣物面料。
相传,嫘祖因为过度劳累而食欲不振,部落中的女性们便上山采摘水果以希望能帮助嫘祖恢复食欲。经过一番寻找,她们无意中发现了桑树上悬挂的白色“果子”,这些“果子”其实是蚕茧,内含坚韧的丝线。经过一番探究和试验,嫘祖最终掌握了缫丝和织绸的技术,并成功制作出舒适的丝绸衣物,迅速成为大家的喜爱之物。
随着丝绸技术的成熟,嫘祖还推广了桑树的种植,并总结出了养蚕的方法。她的这些知识和经验,被后人传承下来,并尊她为“先蚕圣母”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们不断地对衣物款式进行改良,尤其在夏季,衣物的透气性和舒适性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因素,许多清凉的衣服由此诞生。
丝绸的发现使得人们不仅在舒适度上得到了提升,还能通过织造过程中对丝线密度的调整,制作出适合不同季节穿着的衣物。例如“实地纱”,它是纱衣中密度最高的一种,虽然看起来和绸缎没有太大差异,但由于纤维间布满了小气孔,它具有极佳的透气性。而另一种“亮地纱”则是纱衣中最薄的,穿起来几乎是透明的,非常轻盈。甚至有传闻称,唐朝一位官员穿着五层亮地纱,其他人依然能够透过衣服看到他的身体特征,虽然这一传闻真假难辨,但也从侧面体现了这种纱衣的轻薄程度。
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,汉朝的纱衣已经非常精致,纱衣的重量轻如羽毛,仅重约50克,穿在身上几乎感觉不到其存在,透气性极好,夏天穿着十分舒适。汉朝时期,纱衣成为权贵阶层的主要夏季服饰,他们往往在自己的避暑山庄中穿着纱衣,手持冰块,享用冰镇饮品和水果,悠闲自得地度过炎热的夏季。然而,纱衣的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耗材,普通百姓无法承受这样的奢侈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虽然他们无法享受到纱衣的待遇,但他们依然有自己的“夏日神器”——葛布。这种用葛根纤维制成的布料在古代非常受欢迎,且制作工艺简单,成本较低,因此成为了民间夏季衣物的主流。葛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极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,非常适合酷暑中的穿着。尽管不及丝绸华丽,但葛布的舒适度和实用性无疑是普通百姓的夏日福音。
葛布有多种不同的质量等级,其中细葛布价格较高,仅贵族阶层能负担得起。杜甫就曾在端午节收到了朝廷赠送的细葛布官服,这令他感动不已,并写下诗歌表达感激之情。而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,他们穿的是粗葛布,这种布料价格适中,既透气又吸汗,是普通人过夏必不可少的选择。
然而,无论是葛布还是丝绸,穿着时间久了,尤其是当外出劳作时,衣物很容易被汗水浸湿,粘在身上,带来不适感。为了解决这一困扰,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竹衣。竹衣是用竹管或竹篾编织而成的,形似现代的凉席,穿上后能有效隔离衣物与皮肤的接触,使得衣物不易被汗水浸透,增强透气性,带来更多的清凉感。竹衣和葛布搭配穿着,成为了古代民众在炎热夏季的另一种“避暑良方”。
此外,早在先秦时期,就有一种名为“胫衣”的衣物,它只包裹住小腿部分,设计大胆、独特。胫衣的款式简单,裤管从脚踝延伸到膝盖,再由绳子系在腰间。古人常常配上一层裙状的衣物来遮盖上半身,虽然这种穿法透气且方便上厕所,但由于其暴露性强,容易走光,因此并不适合女性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胫衣逐渐演变成了更为完整的裤子,甚至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喇叭裤式样,成为了劳动百姓的新宠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胫衣又逐渐发展成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的裤子。在日常生活中,便于劳作和行动的裤子成为了百姓的首选,甚至有些人将裤腿裁短,制作出类似现代五分裤或内裤的款式,既舒适又适合夏季工作。
唐朝时期,女性的服饰设计发生了显著变化,特别是在宫廷中,唐朝女性的穿着风格展现了极大的自由和大胆。例如,唐朝女性穿着低胸装,衣领低至胸部,露出脖颈和上胸部的皮肤,外面常搭一层轻纱,这样的装束既凉爽又别具一格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性服饰。这一服饰的出现,与唐朝对外文化的广泛接纳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密切相关。
然而,随着唐朝晚期封建思想的回潮,以及丝绸工业的衰退,女性的服饰逐渐变得严实,直到封建王朝结束之前,坦胸装再未出现。
总的来说,古人为了避暑,设计和改良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服饰,不仅通过改变衣物的材质和结构来增进透气性,还通过大胆的款式设计,最大程度地释放身体的热量。虽然如今的夏季气温比古代更高,但借助现代科技的进步,我们早已不再依赖传统的衣物设计,而是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